2024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护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6-23浏览次数:12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助产

专业代码:5202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学制与学历

学制:三年

学历:大专

四、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医药卫生大类

52

护理类

5202

卫生

84

助 产 士(2-05-08-06

妇产科护士(2-05-08-08

内科护士(2-05-08-01

外科护士(2-05-08-04

儿科护士(2-05-08-02

急诊护士(2-05-08-03

社区护士(2-05-08-05


临床护理

社区护理

健康保健


护士执业资格证

急救护理员证

健康照护师

母婴护理员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掌握母婴保健基础知识,具备母婴护理行业数字素养和数字思维能力,面向地方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健康保健工作岗位,能够从事护理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 素质要求

Q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Q2 尊重、爱护每一位孕产妇,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

Q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Q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Q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2.知识要求

K1掌握现代助产学和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了解助产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K2掌握生命各阶段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K3熟悉社区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K4熟悉妇儿老年人特殊人群健康照护知识。

K5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1. 能力要求

A1能够独立进行常见产科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A2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A3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产科常用仪器设备。

A4能够运用健康照护技能对特殊人群实施护理。

A5 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化工具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公共基础必修课,共13门,合计37学分。主要课程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体育、劳动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高职英语、现代信息技术大学语文。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需要在选修课模块中任选修读完成6个(含)以上学分课程,每门公共选修课记1学分,每学期限选2门,其中限选课至少完成3学分。课程在公共选修课程(附表四)中选择。

主要公共基础课程简介如下:

1.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一学期开设,3学分,共54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8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学期开设,2学分,共3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4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目的在于使当代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内容简介: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第三学期开设,3学分,54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8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清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激扬青春、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内容简介:本课程充分体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核心内容,系统阐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观点,全面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增长知识、锤炼品格。

4形势与政策

二、三学期开设,2学分,每学期18学时,共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5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二、三学期开设,2学分,共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素质要求起支撑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就业准备,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生涯规划指导人生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

内容简介: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实习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掌握相关的求职技巧,努力实现大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的显著提高,做好向职业人转换的各种准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

6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二、三学期开设,2学分,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大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内容简介: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理论和技法,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和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7.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学期开设,2学分,共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学生工作生活所需的基本素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顺利的成长成才。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简介: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从知识到技能再到运用的全过程,将心理健康知识与自身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练习,还有对技能的运用;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努力实现大学生在知识、技能及素质三个层面的显著提高,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心态,为大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保障。

8.大学体育

第一、第二、第三学期开设,6学分,共108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96学时。

课程目标: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德技双修的教育理念,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健身的方法;(2)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3)掌握 1-2 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终身锻炼的手段;(4)增强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5)培养终身运动意识,为实现“健康中国”奠定基础。

内容简介:大学体育一:健身气功(八段锦、校园五禽戏),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大学体育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太极拳、健美操、跆拳道、瑜伽、毽球;大学体育三:形体、形体与礼仪、健美操、体育舞蹈、防身术、游泳、瑜伽、太极拳、羽毛球、跳绳、飞盘、拓展训练等。体质测试和课外体育锻炼同为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不合格者不能获得相应学期的学分。体育课程考核合格并获得规定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9.现代信息技术

第二学期开设,4学分,共72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36学时。

课程目标:课程引领学生踏入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通过人工智能概述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应用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AI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学生将获得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全方位提升,为未来的信息科技时代做好充分准备。

内容简介:《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全面探索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核心应用的课程。课程不仅深入浅出地回顾了计算机的发展史,解析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还涵盖了广泛的前沿技术,如WPS等办公软件的进阶应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概述,以及国产化操作系统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的创新实践。

  1.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共19门,合计59学分。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共10门,合计21学分。课程包括:护理应用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遗传与优生、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共8门,合计35学分。课程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含传染病)、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高级助产学急危重症护理。

专业拓展课程共3门,合计3学分。课程包括:精神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介绍如下:

1.护理应用解剖学

第一学期开设,3学分54学时,理论18学时,实践36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为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奠定基础。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2K2A1

内容介绍:本课程是医学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以护理学基本技术和临床疾病的发病基础为导向,以人体系统的划分为构架设置课程分为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要点两部分。应用解剖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与临床工作密切的体表标志、体表投影、局部层次等内容;临床应用要点是结合临床常用的诊疗、护理操作技术,从解剖学知识应用的角度上,研究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阐述操作的定位、局部层次结构特点与操作关系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把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具体应用结合起来。

2.生理学

第一学期开设,3学分54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12学时。

课程目标: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生理学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助推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提升。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如Q2K2A1

内容介绍: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有关生命之逻辑的学问。生理学是理解疾病、防治疾病的基础。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生理、生殖生理。其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时对这些活动的调节。

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二学期开设,3学分,共5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20学时。

课程目标: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的桥梁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是医学专业共有的基础课程。旨在为护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临床护理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如Q3K2K3A1

内容简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由总论部分和各论组成。总论研究疾病共性的本质:包括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缺氧、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各论研究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4.生物化学

第二学期开设,34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10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生物化学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熟悉三大营养物质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并理解其生理意义。并从分子水平上对某些疾病初步认识和理解,建立对生物体内代谢规律的整体认识,为学习专业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3K2K3A1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功能和理化性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葡萄糖、脂类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以及血液和肝脏生化等。

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二学期开设,3学分,共52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18学时。

课程目标: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微生物生物学特性,了解人体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寄生虫,旨在使护理学生具备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为学习护理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3K2K3A1

内容简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为疾病防控提供帮助。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补体系统、MHC、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免疫学应用、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临床常见感染细菌、病毒的基本形状、致病性、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及常见的病毒、人体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寄生虫。

6.护用药理学

第三学期开设,3学分,共5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20学时。

课程目标: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临床代表药物的作用、应用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重点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观察等护理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3K1K2K3A1A5

内容简介: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以临床整体护理为基础,主要研究在临床护理中药物与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阐述如何合理用药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职责等。护用药理学课程共包括总论(护用药理学基本知识)、传出神经系统药的用药护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的用药护理、心血管系统药的用药护理、内脏及内分泌系统药的用药护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的用药护理等六大学习模块,基本上涵盖了临床用药护理的各个方面。

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介绍如下:

1.健康评估

第三学期开设,3学分,5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54学时。教学中融入健康照护师三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4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提供保证。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5K1K2A1A4

内容简介:主要包括健康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常见症状的表现与临床意义、心电图知识以及影像检查的基本常识、常用标本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格式与内容。其中关节活动度评定、平衡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吞咽功能评定、生活方式评估、头痛、头晕、胸痛、腹痛照护是健康照护师培训项目。

2.基础护理

学期开设,8学分128学时,实践教学128学时。实践教学中融入健康照护师三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10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的观念,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2Q4K1K4A1A4

内容简介:主要包括医院及住院环境,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护理职业防护,入院和出院护理(轮椅转运),舒适与安全(睡眠照护),清洁护理(口腔清洁、压疮预防、沐浴盆浴,床上温水擦浴),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血压测量、体温测量),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进食帮助,鼻饲及胃造瘘管饮食制作与喂养),排泄护理(协助排尿排便),药物疗法(服药协助、雾化吸入),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吸氧照护、吸痰照护),临终护理(遗体照护、逝者家属哀伤照护),医疗与护理文件书写。

3.内科护理(含传染病)

第三、四学期开设,7学分118学时,理论92学时,实践26学时包含医院见习8学时。教学中融入“1+X”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考核项目共计16学时,健康照护师三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6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配合抢救能力。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3K2K4A1A4

内容简介: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基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人的护理。其中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床上活动训练、转移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锻炼及床上活动,呼吸功能锻炼,促进健康行为为健康照护师培训项目。

4.外科护理

第三、四学期开设,6学分100学时,理论70学时,实践30学时包含医院见习8学时。教学中融入“1+X”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考核项目共计8学时,健康照护师三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4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础护理技术及外科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初步解决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熟悉手术室基本工作内容,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具有初步管理手术室和配合常见手术的能力,能够运用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健康促进服务。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3K2K4A1A4

内容简介:包括外科护理学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机制和纠正原则,休克,麻醉术、手术室护理、营养支持、手术后疼痛、外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等基本理论和外科常用护理技术,各论包括身体各系统的外科疾病护理技术及护理新进展。其中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锻炼及床上活动,手功能锻炼,关节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康复锻炼等是健康照护师培训项目。

5.妇科护理

第四学期开设,2学分34学时,实践教学34学时,包含医院见习8学时教学中融入健康照护师三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4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妇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妇科保健与护理技术,并能够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给病人提供护理,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2K1K4A1A4

内容简介:包括妇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妇科检查的护理配合、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等疾病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妇科诊疗手术病人的护理及护理操作技术。其中盆底康复技术是健康照护师培训项目。

6.儿科护理

第四学期开设,3学分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包含医院见习8学时。教学中融入健康照护师三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4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措施,熟练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技术,能够按照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实施小儿常见病的临床护理。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3K3K4A1A4

内容简介:主要包括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保健要点,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特点,预防接种,小儿健康评估方法,儿童保健管理;营养与营养性疾病病儿的护理,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病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等病儿的护理。其中婴幼儿喂养、婴幼儿运动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婴幼儿语言、社会交往发育迟缓、婴幼儿智护训练是健康照护师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证书培训项目。

7.高级助产学

第三学期开设,4学分68学时,实践教学68学时教学中融入健康照护师三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8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产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熟悉产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并制定护理计划,实施临床护理。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2K1K2K4A1A3

内容简介: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知识,正常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母儿的保健与护理、异常妊娠妇女的护理、分娩期并发症及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能配合医师对产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实施抢救,能配合医师正确地进行产科主要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产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其中乳头凹陷喂养指导、产后抑郁照护、腹直肌分离康复指导是健康照护师培训项目。

8.急危重症护理

第四学期开设,2学分34学时,实践34学时包含医院见习8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常见急救技术的护理措施,熟练掌握急危重症常用护理技术,能够院外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途中监护救治,以及院内的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组成一个整体,实施高效率、高质量的救护

支撑的培养规格:如Q4K3A1A2

内容简介:主要包括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工作流程、患者收治程序及管理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包括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创伤、休克、出血、昏迷、疼痛、药物中毒等危重症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与护理等,院前急救的原则、形式、护理的主要内容,急诊科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包括人工气道建立、心肺复苏、除颤、动静脉穿刺置管术、气管插管等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健康教育与实训指导。

(三)企业教学

遴选教学实力强、管理规范,能够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第四学期最后4周的核心课程在企业进行授课。学校和企业共同列出授课任务清单,企业制定授课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学校派专人指导、监督、实施,确保教学质量。旨在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岗位需求,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岗位胜任力。

(四)认识实习岗位实习

认识实习安排在岗位实习前实施4,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学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和内容,逐步认识岗位职责,培养岗位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岗位实习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岗位实习在第五、六学期进行,时间36周,主要安排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学习。实习主要在内科、外科、妇产科、产房、儿科、急诊科、手术室社区卫生中心等科室进行轮转每个教学医院可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适当调整各科室实习时长。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医疗卫生机构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医疗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

(五)综合提升与毕业考试

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学生于第六学期实习结束后安排进行毕业前的职业技能提升、拓展。内容包括:专业核心课理论提升综合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学习与考取毕业考试包括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科目为专业实务实践能力

七、教学进程安排

为强化产教融合,依据学生已有基础、基地教学能力和学生意愿,第四学期分类实施“14+4”教学改革。学生第四学期18周的课程,后4周的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医院进行床旁教学,其余课程均在学校14周内完成。前14周课程完成后,在校内进行2周的期末理论考试,后4周课程完成后,在医院进行技能考试。第四学期16周后由教学医院承担5门课程40学时教学任务,包括《内科护理》8学时、《外科护理》8学时、《妇产科护理》8学时、《儿科护理》8学时、《急危重症护理》8学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一)教学周数分配表          (附表一)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附表二)

(三)实习实践教学说明表      (附表三)

(四)公共选修(国学辅修)课程(附表四)

(五)学时比例表              (附表五)

八、基本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助产专业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6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达40%以上,其中校内专业教师双师型达83%以上,现有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洛阳市优秀专家1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洛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临床护理教研室是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是由“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双师型教师”组成的多元结构化团队,近三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人次,省级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4人次。辅导学生获得护理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10余人次、二等奖20余人次、市级一等奖30余人次。《妇产科护理学》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一等奖《以能力为本位的高护理专业综合改革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教学设施

助产专业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学院内实训中心按照临床医院布局和配置,设置护士站、模拟产房、模拟病房、妇科检查室、产科检查室、妇产科技能训练室、新生儿沐浴室、手术室、抢救室、ICU、医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室、智能化医学综合训练室等30多个实训室。目前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设备总资产已达2000余万元。具备“教、学、做”一体化功能,能够真实再现临床工作情景,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学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第附属医院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等40余家医院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生岗位实习、聘请医院专家到校兼课、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医院顶岗实践等工作,校企双方深度开展“专业共建、标准共研、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教学资源

本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国家规划教材、省规划教材及行业规划教材。学院图书馆和院部采购图书共116.49万册,在网络资源方面,本专业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全部进入超星学习平台,《妇产科护理学》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为河南省立项立体化教材建设项目。学院利用医学素材库、护士资格证考试辅导平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为师生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视频、实训项目题库等在线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

(四)教学方法

依据助产岗位能力需求,运用现代推动教法改革,利用泛雅超星、爱课程等网络学习平台,推广微课、慕课等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教学难题;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各类竞赛活动,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五)教学评价

贯彻落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教育评价指导思想,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责任关怀、职业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

德育评价包括参与志愿者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诚信评价等,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由辅导员和专业课导师共同评价。

课程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分为考试和考査两种。考试课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终结性评价70%中理论占60%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高级助产学等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技能考核,占综合成绩10%。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考查课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过程性评价包括职业规范、语言交流、实践、书写报告、理论知识、课堂表现、日常作业等各个方面;终结性评价指课程理论(和技能)的期末考试。

临床认识实习要有认识实习报告或认识实习总结,岗位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和实习小结,并由医院带教老师做出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毕业考试与国家护士资格证考试接轨,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专业实务科目考查内容:运用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的临床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科目考查内容: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等。

(六)学分管理

依照《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奖励学分实施办法 (试行)》执行。

九、质量管理

(一)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制定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办法和教学质量各环节管理制度;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教学工作委员会,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制定学校有关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负责审议专业建设与改革、调整与规划等工作。

(二)教考分离制度。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故实施教考分离考试制度模式。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教学和考核,各课程统一组建题库,任课老师不参与所任课程的期末考试命题,由非任课老师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建期末试卷,相关教师集体流水评卷。

教学督导制度。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教学管理专长的离退休教师组成,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各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并为学院教学管理提供信息和建议。

学评教教评学。每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质量等方面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任课教师在学期结束时对所教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实践等综合评价。

 日常教学检查。二级学院成立教学督导机构,组织日常教学检查、学期初学期末教学检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并处理。

十、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本专业德育评价合格、必须修满146学分、毕业考试合格、岗位实习合格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37学分;专业课56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拓展课3学分;集中实践实训课40学分,综合能力提升4学分。

(二)本专业鼓励获得的相关资格证书护士资格证健康照护师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立足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洛阳“565”产业体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母婴照护机构、体检中心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母婴照护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动洛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洛阳副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专业实践教学得到强化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课程,压缩理论学时,加强护理实训内容,实践学时达总学时的66.97%。同时实施技能大赛制度,全员参与,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提升学生技能操作水平。

“双循环”模式深度融合毕业进行不低于8个月的岗位实习,返校进行综合能力提升,深化“理论(学校)-实践(医院)-理论(学校)”循环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提升职业素养,助推学生就业。

“书证融通”制度有效推进实施“1+X”证书育训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健康照护师证书母婴护理员等,构建“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表一


周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军事技能训练2

课堂教学15

考试1

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18条件允许时GYB培训1

考试2

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18

考试2

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14

期末考试2

认识实习4


-

岗位实习36(包含暑假8周).综合提升4

教学周具体安排表






附表二助产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考试

考查

总学时

学时构成

周学时分布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1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21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1


54

46

8

54





岗位实习36周:

内科8

外科8

妇科2

产房4

儿科4

手术室2

急诊科4

ICU2

社区2


提升4

专业核心课理论提升

综合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证书考取

2

12102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2


36

32

4


36



3

1210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3


54

46

8



54


4

121020/121025

形势与政策

2


2-3

36

18

18


18

18


5

161002

军事理论

4


1

114

36

78

114




6

161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1

36

30

6

36




7

141001-3

大学体育

6

1-3


108

12

96

36

36

36


8

161001

劳动课

1


1

16

4

12

16




9

121031-3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2-3

36

18

18


18

18


10

121029-30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2


2-3

36

18

18

0

18

18


11

131035

高职英语

4

1


72

68

4

72




12

071803

现代信息技术

4


2

72

36

36


72



13

131046

大学语文

2


2

36

34

2


36



小  计

37



706

398

308

328

234

144


14

公共基础选修


在公共选修课中,须修满6个学分课程(每门课记1学分,每学期限选2门)

6


1-4

108







小  计

43



814

506

308

328

234

144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考试

考查

总学时

学时构成

周学时分布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20

20

20

14+2

4

20

20

15

专业基础课程

021039

护理应用解剖学

3

1


54

18

36

54






岗位实习36周:


内科8

外科8

妇科2

产房4

儿科4

手术室2

急诊科4

ICU2

社区2



提升4

专业核心课理论提升

综合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证书考取

16

021080

生理学

3

1


54

42

12

54





17

021059

生物化学

2


2

34

24

10


34




18

021190

遗传与优生

1


2

16

12

4


16




19

02108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3

2


52

32

20


52





021095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3


2

52

34

18


52




21

041436

护用药理学

3

3


52

32

20



52



22

011331

护理学导论

1


2

12

6

6


12




23

011333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1


1

16

0

16

16





24

011332

护理伦理与法规

1


4

12

12

0




12



小  计


21



354

212

142

124

166

52

12

0

25

专业核心课程

011215

健康评估

3

3


54

0

54



54



26

011334-35

基础护理

8

2-3


136

0

136


68

68



27

011336-37

内科护理

7

4

3

118

92

26



32

78

8

28

011338-39

外科护理

6

4

3

100

70

30



52

40

8

29

011354

妇科护理

2


4

34

18

16




26

8

30

011341

儿科护理

3

4


48

30

18




40

8

31

011355

高级助产学

4

3


68

0

68



68



32

011343

急危重症护理

2


4

34

0

34




26

8


小  计


35



592

210

382


68

274

210

40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考试

考查

总学时

学时构成

周学时分布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20

20

20

14+2

4

20

20

33

专业拓展课程

011353

精神科护理

1


4

14

14

0




14



提升4周:

专业核心课理论提升

综合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证书考取


34

011345

社区护理

1


3

16

16

0



16



35

011223

中医护理

1


4

14

0

14




14



小  计

3



44

30

14



16

28


合  计

59



1804

958

846

452

468

486

250

40

36

实习实践

011307

认识实习

4



64


64





64

37

011251

岗位实习

36



936


936






38

011252

综合提升

4



96


96







小 计

44



1096


1096







总  计

146



2900

958

1942

452

468

486

250

104


毕业考试:包括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专业实务、实践能力综合技能考核。










附表三

实习实践教学安排表


序号

类别

实践教学名称

学分

周数

实习实践学时

开设学期

备注

1

军事课

军事技能

2

2

78

1


2

社会实践

思想道德与法治

1

1

8

1

学生即可参加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也可通过提交思政理论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获得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

4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

8

3

3

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

4

4

64

4

医院认识实习4

4

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

36

36

936

5-6

医院岗位实习不低于8个月

5

综合提升

专业核心课理论提升、综合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取

4

4

96

6

实习结束返校进行4

合计

47

49

1194



附表四

公共选修课程

编号

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授课学期

1

任选

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1

18

1-4

2

任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

1

18

1-4

3

任选

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

1

18

1-4

4

任选

生命安全与救援

1

18

1-4

5

任选

全球变化生态学

1

18

1-4

6

任选

家园的治理:环境科学概论

1

18

1-4

7

任选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1

18

1-4

8

任选

垃圾分类

1

18

1-4

9

任选

经济决策思维与原理

1

18

1-4

10

任选

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

1

18

1-4

11

任选

经济学百年

1

18

1-4

12

任选

法社会学

1

18

1-4

13

任选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民间艺术赏析)

1

18

1-4

14

任选

现代人口管理学

1

18

1-4

15

任选

民俗资源与旅游

1

18

1-4

16

任选

人工智能与科学之美

1

22

1-4

17

任选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创新创业视角

1

18

1-4

18

任选

海洋与人类文明

1

18

1-4

19

任选

生命智能

1

18

1-4

20

任选

智慧海洋

1

18

1-4

21

任选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1

18

1-4

22

任选

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

1

18

1-4

23

任选

行政管理学

1

18

1-4

24

任选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

1

18

1-4

25

任选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1

18

1-4

26

任选

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

1

18

1-4

27

任选

人文智能

1

18

1-4

28

任选

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

1

18

1-4

29

任选

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

1

18

1-4

30

任选

大数据算法

1

18

1-4

31

任选

人工智能

1

18

1-4

32

任选

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

1

18

1-4

33

任选

《时间简史》导读

1

18

1-4

34

任选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1

18

1-4

35

任选

舌尖上的植物学

1

18

1-4

36

任选

婚恋-职场-人格

1

18

1-4

37

任选

礼行天下 仪见倾心

1

18

1-4

38

任选

社会心理学

1

18

1-4

39

任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1

18

1-4

40

任选

大学生安全教育

1

18

1-4

41

任选

创新创业

1

18

1-4

42

任选

创新创业大赛赛前特训

1

18

1-4

43

任选

党史

1

18

1-4

44

任选

新中国史

1

18

1-4

45

任选

改革开放史

1

18

1-4

46

任选

社会主义发展史

1

18

1-4

47

任选

戏曲音乐

1

20

1-4

48

书法鉴赏

1

18

1-4

49

戏剧鉴赏

1

18

1-4

50

艺术导论

1

18

1-4

51

音乐鉴赏

1

18

1-4

52

美术鉴赏

1

18

1-4

53

影视鉴赏

1

18

1-4

54

舞蹈鉴赏

1

18

1-4

55

戏曲鉴赏

1

18

1-4

公共选修课程采用动态管理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学年进行调整

注:学生在1-4学期,需要在选修课模块中任选修读完成6个以上学分课程,其中限选课至少完成3学分。















附表五

学时比例表

课程模块

学分

总学时

课程类型

各模块比例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37

706

398

308

24.34%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6

108

108

0

3.72%

专业基础课程

21

354

212

142

12.21%

专业核心课程

35

592

210

382

20.41%

专业拓展课程

3

44

30

14

1.52%

实习实训课程

44

1096

0

1096

37.79%

小计

146

2900

958

1942

100.00%

总学时

2900

占比



33.03%

66.97%
































上一篇:下一篇: